顯示具有 中國 - 潮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中國 - 潮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

〖新店速遞〗華洋共處的小茶室 @ 九号館

中環貴為香港的金融中心,亦置身在現代化的社區內,當中卻依然藏著了不少華洋共處的橫街窄巷。其中一條名為利源東街的街中,開了一間裝修華麗,有種老香港風味的餐廳,主打粵式點心及潮州滷水食物,不妨來個一盅兩件,再嘆上一口茗茶。

2019年2月2日 星期六

美味高質潮州菜 @ 潮廳

占苗一直都愛吃潮洲菜,還記得兒時的大時大節,外公經常在九龍城中的幾間老派潮洲菜館設宴,品嚐一道道美味的盛宴,在那時絕對是奢華的享受。現在,由於外公已不在,加上水準或多或少亦有所下降,已有幾年沒有去了。

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

沙田開心團年聚 @ 玉庭


新年前馬不停蹄地食團年飯,到新年過後也是繼續馬不停蹄地食開年飯,總是繁忙不絕。可是,無論團年飯或是開年飯,意義都一樣,就是趁著大時大節大家聚在一起,一邊品嚐意頭十足的菜式,一邊給大家機會見下面。

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

豪園麵家 - 隱身的潮式平民麵家

近來心情不佳,朋友們知道了,就相約小弟出來食飯吹吹水,友人家住黃大仙,他推薦豪園麵家,於是就來個麻甩聚。由黃大仙地鐵站走過來,不遠也不難搵,本來以為只是一間食小菜的地方,後來才發現原來它們也有美食車。

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

嚐館 - 大啖品嚐爆膏奄仔

灣仔的食肆多如恆河沙數,但富有人情味的小店卻越來越少,取而代之的都是高檔次的餐廳。幸好當中也發現了異類,就是位於船街的館。當初感到名字似曾相識,後來才證實確是由安樂里搬遷過來,地方大了。

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百樂小館 - 精緻又優雅的潮菜

年輕人往往覺得潮州菜是一種平民低檔的菜式,不外乎一些鹵水食物及煎蠔餅之類的食物,其實它曾經是首屈一指的高級中菜之一,堂灼響螺、潮州翅及荷包鱔等等都是一些極盡奢華的代表。現時還有很多老字號在,其中一間必數是百樂潮州,他們除了有高級版外,還有這間年輕一點的百樂小館。

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

翡翠小廚 - 甘牌燒鵝駕到

燒鵝對很多人來好像有著一股魔力般,大家四處尋找好吃的,當然鏞記的第三代也出來湊熱鬧,分別開了餐廳,都以家族的祖傳秘方來燒鵝,味道正宗又好味,可是都是人龍店。住在太古的朋友有福了,原來翡翠小廚正正與甘飯館合作,主理甘牌燒鵝。

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

潮江春 - 家庭潮菜會

現今的社會,年輕一輩都不喜歡舊派的中菜,只喜歡到新潮型格的食店,這樣往往忽略了一些不錯的食店,好像這間連鎖中菜,曾經風光一時,深得一眾食客喜歡,還記得兒時屋企附近就有一所,大時大節都會去那兒吃一餐。可是我已經很久沒有去過了,幸好家人一向也是他的常客。

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

心夜來潮 - 深夜潮汕聚

近年來都很少周圍去尋找一些非連鎖而又有特色的小店了,就在朋友的大力推薦下,與她一起來到這間位於旺角邊緣的半露天小店。由於店的座位實在太少,所以門口都放了幾把大傘及枱櫈。


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

阿鴻小吃 - 潮·風味

阿鴻小吃這個名字曾長居米芝蓮星級餐廳行列,不過隨著北角總店的結業而不在星級行列,但仍然有其他分店延續了阿鴻的味道,其中一間仍然深受食客歡迎的分店莫過於觀塘店了。由於屋企從北角店還在時,已嚷著要去,但直至結業也未去過,終於在前些日子來到觀塘店了。


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

百樂潮州酒樓 - 潮飲潮食午茶聚

小時侯,我最討厭到的應該是酒樓,因為與家人飲茶一坐便是幾個小時,並且氣氛過於熱鬧,很嘈吵,座位編排又密密麻麻,很迫狹,每次總有很多理由推卻。可是人越大,越明白這些時刻才是最珍貴的。從醒覺那刻開始,每次我都會盡量抽空出席家庭茶聚,因家人都喜歡飲茶。

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

樂口福酒家 - 還可以嗎?

有點不明白,為何潮州菜給人的印象總是只有打冷,其實它們也是一門上得廳堂的菜式。八九十年代,富貴人家總喜歡宴請客人吃潮州翅及堂灼響螺等,沒有一千幾百也少不免,豪氣非常,但時至今日,那種氣派已盪然無存,甚至淪為大排檔的感覺,實在有點不值。

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

晉薈 ﹣滬潮一家親

在一間提供滬菜廳內同時享用潮州鹵水的美食,或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,但位於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內的晉薈卻打破了這個想法,他們邀得米芝蓮一星的阿鴻小吃總廚黎師父到來擔任顧問,加上來自同屬帝苑酒店的大廚,實行滬潮一家親。

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

百樂潮州酒樓 - 清爽菜式迎初夏

曾有人說,中菜給人的印象是古舊固則,不懂變通的菜系,但這個說法近年來慢慢被打破,百樂潮州酒樓就趁夏季的來臨,推出幾道清爽的菜式,多以時令的瓜菜作菜,再配以冰凍的日本清酒來迎合炎熱的天氣。開始前,缺不了一杯茶味濃厚的功夫茶,消去一日工作積下的疲勞。


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百樂潮州酒樓 ﹣當清酒遇上凍蟹時

「美酒佳餚」這個詞放在一起,想必是當佳餚遇上美酒時,更會顯得相得益彰,自古以來,美酒與佳餚皆是絕配,如紅酒配紅肉,白酒配海鮮,啤酒配煎炸食物等等,一般人都會想像到有些潮州菜總是配上啤酒的,今次來個突破,以日本清酒來配搭,真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


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潮味居潮州菜 ﹣大吃潮州怒漢菜

好吃上海菜的我,也喜愛吃潮州菜,當然不是區區打冷這麼簡單,還喜歡點一些功夫菜。早在八月尾九月頭,便相約友人一起到灣仔的潮味居一嚐這兒環境普通,而且又位於橫巷內,但卻常常滿座,實在令人有多少存疑,所以便來探一下虛實。

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

順記潮州飯店 - 不時不食潮味慶生局

九龍城除了泰國菜館成巷成市之外,其實大家往往忽略了還有潮州菜,它也是當年的風頭躉,話雖如此,時代不斷在轉變,漸漸有點式微的趨勢,所以就趁著媽媽的生日,與親友到了簡簡陋陋但味道不錯的順記潮州飯店慶祝,一嚐這些小店的滋味。

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榮興潮州牛肉火鍋專門店 - 怒漢牛肉宴




怒漢牛肉宴



天氣漸涼,雖然還未到火鍋的最佳季節,但也與一眾食友急急腳來一次火鍋盛會,地點選址在土瓜灣新開的潮州牛肉火鍋店。幸好食友一早通知了正確地點,否則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來尋找,由於位處地庫內,所以要走近門口才能察覺正確位置,門外只有一個很小很小的招牌,一不留神已走過。




沿著樓梯走下,地方非常寬敞,因前身是萬呎桌球室,以前閒時也會在此過一下手隱打桌球,真的難以想像的轉變。欣賞這兒的安排,枱與枱之間有相當的空間感,除了大圓枱外,還設有不少卡座,讓大家有一個更舒適的環境。另外,恕我孤陋寡聞,第一次看見旋轉玻璃有一個洞,方便大家夾食物之餘,安全感亦大增,大家不用再左飛右撲來夾食物。



這裡主打牛肉火鍋,但並不是普通的廣東黃牛,而是汕頭黃牛,每日新鮮運港。肉味香濃及嚼感強勁是其標記,這裡更提供了不少特別部位可供選擇,基本上整隻牛的不同部份也有售,甚至少有的牛肝及牛鞭也有,真的令一眾牛魔王口水長流。

 

為了令牛肉更加鮮味及惹味,要了一個鴛鴦鍋,一邊是牛味濃郁的清湯牛骨鍋,另一邊則是惹味的沙嗲鍋。清湯牛骨鍋由牛骨、蘿蔔及紅棗熬成,湯色呈奶白,濃郁清甜。另一邊則較為普通了一點,沙嗲並不算上香濃,花生香不足。蘸料方面亦有別於一般火鍋店,這裡不用豉油,而是由沙茶、豆醬、蔥花、大地魚等等混合而成,加入火鍋的湯後,登時變得更美味。



第一回合,以全牛拼響鈴打頭陣。本地手切肥牛、手切牛脊肉及手切牛邊肉各式樣也有,有些油花充足,軟滑易入口。有些則脂肪少,但肉味濃郁且甜,咀嚼感強勁。有些則脂肪較多,甘香而鮮甜。不同部份各有不同的感覺,嚼感及肉味因不同部份已有所不同。當然大家各有所好,我就比較喜歡肉味與脂肪都達到平衡的本地手切肥牛,油脂甘香,肉味又濃。



除了牛肉外,還有內臟及軟組織等等,當中素有牛白玉之稱的牛胸油更是近來很受食家歡迎的食材。牛胸油是胸前的一塊軟組織,帶有極甘香的油脂,放在湯中灼一會,煙煙靱靱有嚼勁,又甘香,配上牛肉同吃,肉味更佳。另外,鮮炸響鈴香脆可口,放入湯中盡吸湯之精華,鮮甜濃郁。



吃罷後,大家心感牛肉質素不錯,可以再來多一回牛肉。除了以上的幾款外,還追加了手切金錢展,肉味依然濃郁,嚼勁不錯,但與其他部份的牛肉相比,就有點給比下去。說明是全牛宴,當然還有其他的,點了原味牛腩,牛腩早已燜得軟腍,有濃厚的肉味,放入湯中滾一會,吸入牛湯後,肉味更鮮更濃。



接著還有牛筋,放入湯中吸味,每條都爽滑而不失軟腍。另外,還有一碟很特別,平時很少供應的牛鞭,質感爽口,亦有幾片特別軟滑,相信是牛波子。唯一遺憾的是是晚牛肝缺貨,未能品嚐如此珍品。



除了牛的火鍋料外,我們也點了一些丸類,有手打的豬肉丸及牛肉丸等等,肉味濃郁而各有千秋,因著手打的關係,粗糙得來爽口彈牙。在聚多丸類中,我比較喜歡那個潮州馬交魚肉丸,有點肥,又有魚鮮味,十分特別,不能停口。




吃罷所有火鍋肉料後,再點了西洋菜來平衡一下肥膩感,最後放入炸枝竹,吸入湯汁之後,既美味,又飽肚,此時大家也感到相當滿足。


當大家飲飽食醉時,帳單一到,大家也嚇了一跳,原來價錢並不便宜,在沒有任何海鮮料及酒類之下,七個人合共花了三千多元,大家也有點肉赤。既來之,則安之,雖然是貴了點,但火鍋料質素卻是不錯。在土瓜灣區內,以這個價錢來說,未免貴了點,如在九龍城內,二百多元一碟牛肉也廖廖可數,這個價位應是尖沙咀的價錢。
評價:
地址:土瓜灣馬頭角道28號金都豪苑地庫

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

潮滙館 (下篇)


一輪又一輪的鹵水及前菜後,來一個開胃的潮汕梅羔骨開始,酸酸甜甜而略帶點咸,醬汁的濃稠程度又剛好掛在肉上,這才是梅羔骨的精髓。這裡採用了一字排,肉質爽口帶點肥美之餘,亦方便食客,再者灑上了一點芝麻來增加脆口感,實在是美味的一道熱炒。


之後來的碧綠川椒雞則有點兒失色,沒有了那股香味撲鼻的川椒味,因而味道變得淡薄,幸好雞件不是太油膩及大件,以肉感來蓋過香味不足的缺點。碧綠則是炸葉片,小時候到現在也很喜歡那香脆可口的質感。


鍋貼涼瓜既特別又新穎,平常只會以小棠菜來整,估不到以涼瓜來做,效果亦不錯。香脆的外層包著彈牙的蝦膠,內裡滲出一絲絲的甘味,由爽脆的涼瓜出來,是一道香口的小菜。


椒鹽蠔仔不夠香脆有點腍身,香與味皆不足,唯一可取的是蠔仔新鮮,炸後仍然鮮甜,份量多昆賣點。


與鍋貼涼瓜有點兒相似的芋蓉香酥鴨件來到,目光即時轉向這兒,我是十分喜愛這味小菜的。鬆化香酥的外層是不錯,可是芋蓉相對地多,令本已薄身的鴨件味道更加不突出。另外,芋蓉太過濕潤,不夠企身,所以很容易塌下。整體在於賣相好,味道不是出色,只是一般。


兩道煎烙,第一道是混合體,從未接觸過水瓜加九肚魚做成烙,第二道則是蠔仔烙。水瓜鮮甜,九肚魚與蛋漿混合後,使蛋味不足之餘,連魚味也沒有,但也有值得讚賞的亮點,就是這種魚烙質地偏軟綿綿,煎的功夫不俗,餅型得以完整,而且加入了花生來增加質感,十分好。蠔仔烙則賣相不佳,像一個蛋圈環繞著蠔仔烙,不香脆之餘亦油淋淋,好像浸著油般,不堪入目。



太多肉了,來一點蔬菜。春菜排骨煲是讚的,大芥菜獨有的甘香味突出,但又不會苦澀,而且吸入了湯的鮮甜,相當滋味。金銀蛋浸芥蘭爽脆鮮甜,與春菜煲為是晚的油膩盡了一點作用,為腸胃來一點清新。



除了蔬菜清新外,還有一味非常少喝的咸檸檬炖鴨湯。湯頭鴨味濃郁,帶有少許咸檸檬的清香,而喝後更有點點回甘。然而鴨肉給人的感覺是肥膩,煲湯後理應有層肥油,但這裡的卻很清澈,油分不多,是一道消暑下火兼開胃的湯水。


最後來的鹽焗奄仔蟹,蟹膏色黃並豐富,配上鹽焗更能突出蟹肉的鮮甜,只是胃口已滿,未能真正品嚐。


飲飽食醉後,甜品當然不能少,來了三款潮式糖水,先是清心丸綠豆爽,清清地,不太甜。福果芋泥則有點太油太膩,只能淺嚐。反沙芋則算是一般,砂糖層厚了一點,亦不夠起沙。



在此再次多謝食友的邀請,介紹了一間值得一去的潮菜館,但這兒的煎炸類有改進的空間,相比起其餘菜色略嫌遜色了一點,不過那四味鵝腸真的是一大亮點,令人難以忘懷。
地址:長沙灣福榮街544-554號聯邦廣場地下